沭阳县属于哪个省

沭阳县属于哪个省

江苏沭阳县:千年古邑的革新之路与花木之乡的生态华章

沭阳县,这座坐落于江苏省北部的千年古城,犹如一颗镶嵌在沂沭泗水下游的明珠,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蓬勃的发展活力与独特的生态优势,书写着从“花木之乡”到“全国百强县”的传奇篇章。

历史沿革:从厚丘到沭阳的千年传承

沭阳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境域属青州。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隶属鲁国、楚国,见证了诸侯争霸的烽火。秦代置厚丘县,西汉景帝封卫绾于建陵,开启行政建制之先河。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因治所位于沭河北岸而得名。明代,沭阳从海州析出,隶属淮安府;清代雍正年间,改属海州。民国时期,行政区划多次变动,直至1949年恢复沭阳县建制,1996年隶属新成立的地级宿迁市,2011年成为江苏省直管县试点。这片土地还承载着丰富的红色记忆,抗战时期曾设立多个抗日民主政府,见证了革命烽火中的坚韧与重生。

自然环境:水乡平原的生态画卷

沭阳地处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总面积2298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韩山以65.9米的海拔成为县域最高峰。境内河网密布,新沂河、淮沭新河等32条河流纵横交错,滋养着这片沃土。这里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降水量918毫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沭阳还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207万亩,形成了以精品花木为主,优质稻米、绿色果蔬、生态畜禽为辅的“一主多辅”农业产业体系。

人口与民族:百万人口的苏北重镇

截至2023年末,沭阳县常住人口达166.01万,户籍人口亦超过百万,是苏北地区人口大县。这里以汉族为主体,同时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和谐交融。沭阳人口结构年轻化趋势明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文化底蕴:花木之乡的非遗瑰宝

沭阳文化底蕴深厚,以花木文化、淮海戏、桃雕工艺、楹联文化四大特色著称。作为“中国花木之乡”,沭阳花木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清代文人袁枚曾在此种下紫藤,陈毅元帅亦留下“浪迹天涯烽烟路,唯见沭地马前花”的诗句。如今,沭阳花木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被誉为“中国花谷”。此外,沭阳还是国家级非遗淮海戏的发源地之一,其唱腔融合方言特点,深受群众喜爱。颜集镇的桃核雕刻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以微雕《西游记》人物著称。沭阳还是江苏省首个“中国楹联文化县”,民间楹联普及度极高。

风景名胜:山水之间的文旅胜地

• 韩山风景区:位于韩山路88号,以沭阳最高峰韩山为核心,自然风光秀丽,是登山览胜、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沭阳植物园:集植物观赏、科普教育于一体,是市民亲近自然、了解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 虞姬公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公园路19号,以楚汉战争时期项羽爱妾虞姬命名,园内有人工湖、纪念碑等景观,文化底蕴深厚。

• 南湖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南部新城区,占地1193亩,集花卉展示、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是沭阳城市新名片。

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的治理实践

沭阳县在政治体制创新方面走在前列,以监察体制改革为例,县纪委通过“双谈双访双培”活动,确保转隶工作平稳过渡,推动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这一实践不仅加强了党内监督,也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为沭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经济实力:全国百强县的崛起之路

沭阳经济实力强劲,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连续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连续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苏北唯一一家落户县级城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23年,沭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1.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1亿元;2024年,GDP更是增长至1560.39亿元,同比增长7.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农业发展:花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沭阳农业以花木产业为龙头,积极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面对“货不对版”“以次充好”等市场乱象,沭阳果断出手,开展“利剑行动”“春雷行动”等专项整治,重拳打击不诚信经营行为。同时,沭阳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花木产业与电商融合,打造“中国花谷”品牌。如今,沭阳花木电商销售额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花木从业人员达35万余人,花木产业已成为沭阳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结语

沭阳县,这座千年古邑,正以花木为笔、改革为墨、创新为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的蓬勃气息交织,绘就一幅“花乡沭阳、生态新城”的壮美画卷。未来,沭阳将继续秉承“诚信、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